第八屆“數字絲路”國際查包養經歷會議在姑蘇揭幕_中國網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2024年10月23日,第八屆“數字絲路”國際會議(DBAR 2024)在蘇州開幕。本次會議由“數字絲路”國際科學計劃(DBAR)、南京年夜學、可持續發展年夜數據國際研討中間(SDG中間)和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討院配合主辦,年夜會吸引了來自巴基斯坦、泰國、加納、德國、芬蘭、荷蘭、american等20余個國家以及國際組織和國際計劃約200名專家參會。

image.png

第八屆“數字絲路”國際會議(DBAR 2024)開幕式現場

年夜會主席、DBAR主席郭華東院士表現,DBAR為“一帶一路”國家間的科學一起配合供給了主要平臺,努力于基于地球年夜數據推動可持續發展。隨著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進進關鍵階段,各國面臨復雜的經濟、環境和社會挑戰,亟須依賴先進的數字技術為“一帶一路”國家的可持續發展供給科學支撐。他強調,年夜數據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正從頭塑造決策過程,須充足應用這些技術,以加速可持續發展服務并促進國際間的廣泛一起配合,為評估和決策供給不斷更換新的資料的數字路徑。以地球年夜數據為焦點的數字技術在可持續發展領域具有宏大發展潛力,通過整合年夜數據、人工智能和對地觀測技術,將為氣候變化、防災減災等熱點問題供給切實有用的解決計劃。經過多包養網價錢年的發展和國際共享、一起配合,DBAR已具備持續努力于填補數字鴻溝,晉陞對復雜問題的懂得和推動可持續發展的才能,為“一帶一路”區域的可持續發展供給數字計劃和典範案例。同時,會議呼吁各方積極分送朋友經驗和尋找更為廣泛的一起配合機會,配合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宏偉目標。

南京年夜學黨委常委、副校長索文斌指出,當前全球經濟的數字化轉型不斷加快,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深刻推進,為數字絲路的國際一起配合開辟了廣闊的空間。“數字絲路”國際科學計劃的實施已成為全球一起配合的典范,不斷推動數字技術的創新和發展,為全球數字經濟的繁榮注進了新的活氣。他表現,南京年夜學作為“數字絲路”國際科學計劃的參與者,將不斷推進數字技術創新,培養具有全球視野和專業技巧人才,與各方一道為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貢獻主要氣力。

image.png

長三角“一帶一路”城市可持續發展科學衛星1號(SDGSAT-1)衛星記憶展覽開幕

開幕式上,“長三角‘一帶一路’城市可持續發展科學衛星1號(SDGSAT-1)衛星記憶展覽”開幕。展覽展現了通過SDGSAT-1衛星的微光、多譜段和熱紅外三個先進傳感器獲取的遙感記憶,呈現了蘇州、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無錫、常州、寧波、南通和連云港等10個長三角地區代表性城市的太空視角景觀。這三類記憶同步展現了這些城市的白晝與夜間景觀及地表溫度特征,為城市規劃、環境監測和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的制訂供給了主要科學依據。此外,展覽還展現了2024年新列進世界文明遺產名錄的“北京中軸線包養行情——中國幻想國都次序的杰作”,以及我國首個濱海濕地類世界天然遺產“鹽城黃海濕地【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的記憶,具有主要的研討和保護意義。

在年夜會宗旨報告環節,郭華東院士指出,2024年標志著聯合國年夜會宣布的科學促進可持續發展國際十年的首年,也是DBAR第二實施階段的關鍵年。DBAR強調發揮數字技術優勢,結合數字公共產品、開放科學、年夜數據和人工智能等,促進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今朝,DBAR通過59國一起配合,供給定制化解決計劃,促進數據共享與國際一起配合,獲得多項切實結果,未來將持續努力于建設數字化的可持續發展路徑。

SDG中間Fellow柯瑞卿·卡隆基傳授表現,數字科學為應對可持續發展的多重挑戰供給了至關主要的東西,而國際一起配合伙伴關系實質性晉陞是應用好數字科學東西的條件。加強青年組織領導力、與當局間科學項目一起配合、與專業社團一起配合、鏈接國際協議和多領域伙伴關系,都是數字科學高質量伙伴關系的傑出實踐。

中國科學院青躲高原研討所方小敏院士介紹了青躲高原隆起改變亞洲氣候和生物多樣性并從而影響全球生態環境背后的深入緣由。伴隨著干旱化和生態變化的是不斷增添的侵蝕和塵埃,以及青躲高原和亞洲內陸戈壁的構成和擴張,對全球陸地和陸地生物多樣性以及全球降溫產生深遠影響。

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年夜學光學遙感前首席傳授馬西莫·梅內包養蒂傳授表現,DBAR作為國際科學計劃,已順利發展多年,并為“一帶一路”地區的數字科學與可持續發展目標貢獻宏大氣力。他介紹了DBAR與可持續發展相關的知識及國際一起配合網絡,并進一個步驟探討實施可持續發展所需的數字化轉型。

本次會議為期兩天,以“邁向全球可持續發展的數字路線包養”為主題,旨在總結DBAR在數字技術創新、數據共享與應用服務、國際科學一起配合等方面的結果,以更好地服務科技助力“一帶一路”倡議及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會議設置10個分會,包含服務于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數據共享、農業監測與糧食平安的可持續發展目標、數字技術支撐減災與可持續發展目標、環境變化評估與可持續發展目標、天然與文明遺產保護、水資源與地盤治理的可持續發展、實現城市相關可持續發展目標、海岸與陸地的可持續發展目標與治理、亞洲平地區及北極地區的氣候行動,以及東盟國家地球年夜數據助力可持續發展目標實現。

據悉,DBAR由中國科學家倡議發起,于2016年正式啟動,今朝依托可持續發展年夜數據國際研討中間運行,旨在應用地球年夜數據科學方式與創新技術,通過分送朋友數據、技術和知識,實現年夜數據在“一帶一路”可持續發展中的科學服務。經過七年的發展,DBAR成員已由最後的26個國家、國際組織和國際包養網計劃發展至59個,并建成了包含9個國際科學任務組和9個國際出色中間的國際性網絡和多元化的伙伴關系。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