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香港9月8日電題:為貧困家庭教育“補天”的香港義工校長
新華社記者王昕怡
“要用錢才能換取共享空間學習機會,這將是社會可悲的倒退。”談及15年前投身教育義工的初心,陳葒神情頗為激動。他自嘲對教育有種莫名的“潔癖”,雖年過半百,但身上還保留著幾分年輕文人的純粹氣質。
2009年,陳葒毅然辭去直資中學校長的百萬年薪工作,白手起家籌辦了香港首家一對一義務補習機構,服務困難階層的學生和家長,也悄然托舉起一個個貧困小樹屋家庭的夢想。
“給孩子一個機會”
在位于九龍長沙灣大南西街的一幢寫字樓里,有一處狹小而樸素的辦公區,透過玻璃門可以看到“陳校長免費補習天地”的標語,幾位年輕的干事正在埋頭排課和匯編教材。
這間被學生和家長們親切地簡稱為“補天”的慈善義教機構總部,自2011年成立以來已成功配對近2.2萬對師生,并設立兩所才藝中心,每年幫扶近200名貧困學童升讀大學,走出落后的社區,去向更廣闊的天地。
“比起名利,總還是要有一些精神九宮格追求和情懷的。”陳葒說,教育公平便是他的情懷和執念所在。看到教育起點落后的貧困家庭小孩越學越吃力,自信心被一點點蠶食,當時還任校長的陳葒心神長久不寧。
“不能眼睜睜看著教育鴻溝變寬變深,貧困家庭的孩子自暴自棄。”陳葒說,“我想拉他們一把。”
他開始借助香港青年協會義工平臺,每周五深夜在社區體育館附近擺攤,豎個牌子“自報家門”,跟打完球的“夜青”“邊青”混到一起,從了解他們為什么輟學,到跟他們交朋友,漸漸過渡到親自教他們說普通話。
擺攤的舞蹈教室日子鋪就了陳葒通向孩子們叛逆和自卑內心的“心路”。“一對一的補習方式,讓義工教師能夠及時掌握孩子們的心理和情緒,幫助他們排解焦慮。這是學校大班課堂做不到,而我們能做的。”他說。
為更好了解這些學生的具體需求,陳葒還在觀塘、大嶼山等地開展了大量調研。提起這段經歷時,他感觸頗深:家庭經濟條瑜伽場地件框住的不僅僅是教育資源,更是家長們的認知。
于是,除了免費提供英語、數學等中小學生基礎課程補習之外,“補天”又在社會資助下開設了才藝中心,為孩子們的未來打開更多出路,踐行“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教育觀。
“孩子們充滿潛能,只要給他們一個機會,每人都可以發展出獨特才能。”陳葒說。
“鼓勵他們勇敢追夢”
家長們說,“補天”為孩子們撐起了一片天,填補了他們求學生涯中很多的空白。
自小在香港生活的巴基斯坦籍學生林家勵,還記得自己初三時由于中文跟不上,一度被學校勸退。2018年至2021年間,“補天”的義工教師安東尼教他漢語、經濟科和為人處世的道理。
林家勵進步神速,獲得“補天”年度進步獎學金及黃錦權醫生少數族裔學生獎見證學金,之后順利入讀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學士(金融學舞蹈教室)課程。
“學生們的天賦、反應力、專注力各不相同,有的藝術方面有造詣,有的體育方面很強。施教切記‘一刀切’或填鴨式。”陳葒說,看到才藝班學員的無限可能,他甚感欣慰,“孩子們有的從未摸過小提琴,現在卻達到了演奏級;有的從未接觸過跆拳道,后來卻打入了香港隊。”
“我們做的有時候是彌補家長的角色,幫助開發孩子的無限可能,鼓勵他們勇敢追夢。”陳葒說。
目前在臺北藝術大學進修電影的聰仔是陳葒的“得意門生”。陳葒初見他時,曾是優異生的聰仔因沉迷電腦游戲叛逆逃學,把父母愁得焦頭爛額。
在補習之外,陳葒引薦他接觸一些課外知識和活動,如心理學、水上探險、戲劇電影等,摸索出了他的興趣點和特長,引導培養他報考電影藝術類高中,重拾他的學習熱情。高中畢業時,聰仔一舉奪得一個影像比賽的青少年組金獎,隨后經資助順利進入臺北藝術大學讀電影專業。
記者看到,在“補天”辦公總部墻壁的小樹展板上,貼滿了樹葉狀的便簽紙。學生們用稚嫩的字體在上面寫滿了對陳葒校長和義工教師們的深深感激,還有寫給自己的未來期許。
“不是一個人在戰斗”
創校之初,篳路藍縷。剛開始的一兩年,褪去直資學校校長光環的陳葒靠著一臺電腦、一部手機、一雙腳,單槍匹馬走遍港九新界,發傳單宣講,一點點打消學生家長們的顧慮。幸得家人的理解與支持,一路發展到如今有上萬名兼職義工教師加入。
近幾年來,社會各界熱心人士和機構的善心捐款積沙成塔,匯成一股暖流注入“補天”大家庭。陳葒的教學運營團隊也從最初零星幾人兼職,發展到現在有多位干事專職帶薪工作。據悉,目前尚有將近3000名學生在候補名單中等待配對。
談及辦學過程中的困難,這位2024年香港救助兒童獎得主坦言:“我們一方面很欣慰這個機構的壯大,被更多學生和家庭所了解;另一方面又頭疼義工師資不夠,籌不夠捐款增添設備和教材,助他們圓夢。”
義工教師中有的已堅持十年,更有20%的義工教師是經“補天”輔導后成功升讀大學的畢業生,包括陳葒親自帶過的和初期“結緣”的學生。他們在這里接受哺育,又反哺社會。
顏綺敏便是其中一位。去年她以優秀的香港中學文憑試成績入讀香港大學的內外全科醫學士課程。她曾一度把英文視作“洪水猛獸”,直到在義工教師的關懷和鼓勵下,戰勝了心魔,取得了理想的成績。
如今,她周六抽空做義工教師回饋社會。看到自己輔導的學生慢慢對數學建立自信,她表示很有成就感。
“我不是一個人在戰斗。”陳葒說,“我深知自己的力量是有限的,很感動有這么多各行各業素昧平生的香港人通過各種渠道了解到我們在做的事情,認同我們、自發加入。”